爱气象,爱气象家园! 

气象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qiuboling

文摘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8: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2 10:11 编辑

厄尔尼诺循环 (5)
https://www.climate.gov/news-features/understanding-climate/climate-variability-oceanic-ni%C3%B1o-index
NOAA使用海洋尼诺指数(The Oceanic Niño Index,ONI)去监测厄尔尼诺循环。
这个指数是特定区域连续3个月平均水温与正常水温之差值。

测量位置是下图中红色框框的水域。
捕获.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8: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2 10:12 编辑

厄尔尼诺循环 (6)
www.climate.gov/news-features/understanding-climate/climate-variability-oceanic-niño-index
如果ONI等于或大于+0.5,表示进入厄尔尼诺阶段(黄色)
如果ONI等于或小于-0.5,表示进入拉尼娜阶段(蓝色)。
如果ONI在+,-0.5之内,表示处于厄尔尼诺循环中性阶段(灰色)。


下图:历年来ONI的记录
捕获.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9: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2 09:31 编辑

厄尔尼诺循环 (7)
https://www.climate.gov/news-features/blogs/enso/el-ni%C3%B1o-rapid-response-campaign-monitoring-2015-2016-el-ni%C3%B1o-land-sea-and
NOAA 从海,陆,空全方位监测厄尔尼诺循环
捕获.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9: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2 22:04 编辑

厄尔尼诺循环 (8)
2015-2016的厄尔尼诺阶段正在衰退,在这个冬季里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https://www.climate.gov/news-fea ... date-spring-forward
下图是降水量改变量:绿色表示增加,棕色表示下降。
捕获.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2 22:04 编辑

厄尔尼诺循环 (9)
2015-2016的厄尔尼诺阶段正在衰退,在这个冬季里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https://www.climate.gov/news-fea ... date-spring-forward
下图是温度改变量:红色表示温度升高,蓝色表示温度下降。
捕获.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09: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11 16:56 编辑

NOAA 科学家指出:NOAA公布的全球温度变暖数据涉嫌造假。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 ... /03/science.aaa5632
数百名科学家联名写信给立法机构,要求NOAA停止隐瞒数据。
http://dailycaller.com/2016/01/2 ... lobal-warming-data/
下图红色和粉红色数据都是NOAA 的。
蓝色数据是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的。
http://www.skepticalscience.com/ ... ements-advanced.htm


捕获.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9: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5 09:36 编辑

焚风新理论
下山风有冷风和热风之分,热风统称为焚风。
http://www.meted.ucar.edu/mesoprim/mtnwave/index.htm
以前认为:焚风上山过程气块经历湿绝热递减率而下山过程经历干绝热递减率,由于两个递减率之间存在差异所以焚风会热,比环境更热。

最近的研究发现以上的论述只是说对了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
因为即使没有生成焚风云下山风都会热,如下图所示。
这就说明原来的理论存在问题。

研究发现:下山风多在逆温条件下形成,也就是说在山体迎风侧下方囤积着冷空气而山峰高度存在暖空气。
疾风吹来时跨越山脊的大部分的风都不是上山风,而是逆温层或者是靠近逆温层的风。这些风并没有上山或者很少部分上山,所以没有经历冷凝过程就越过山脊成为焚风。




捕获.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6: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11 17:30 编辑

峡风(1)
很多天气学导论里面都将经过海峡的风解释作文氏管效应,说狭窄处风速最高。
实际上发现最高风速并不出现在狭窄处,而是出现在狭窄处的下风处。
教科书里面的解释是错误的或过时的。
http://www.meted.ucar.edu/mesoprim/gapwinds/index.htm

假设下图所示山口的海拔高度为零。
在山峰之下用一个盖子把山口盖起来。
这样,所有从东面来的风都从盖子下面的山口通过。穿过山口的风量等于未穿越到风量,只不过风速不同。根据文丘里效应或伯努利方程,在出口处风速下降,因为截面积大了。而山口处压力应该最低,因为山口处流速最大。
这就是以前对山口风加速的解释。


捕获.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7: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11 17:22 编辑

峡风(2)
其实这样的假设有很多破绽。
首先那个盖子实际上是没有的。
当空气进入山口的时候,受地形阻力作用空气层会加厚。
厚度升高意味空气变冷。
空气变冷意味在入口处囤积冷空气并且增加入口处的压力。


其次,随着山口下风处横截面的扩大,风层迅速变薄。气流的扩散会导致压力降低,比山口出口处的压力还要低。于是,离开山口的风在这个扩散区加速。

还有,从天气尺度来看高压中心会位于山口的上风处,低压中心会位于山口的下风处。
风经过山口的时候进一步增加了压力梯度----入口处压力增加,出口下风处压力降低。
所以峡风会很强。
山口下风处的风能够再加速是因为那里还有一个扩散区。

文氏管效应并没有考虑到三维空间风况的复杂性。因为进入山口的风并不是水平地进入,而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进入。所以流经山口的风与加了盖子的风不相同。如果简单使用质量守恒去分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捕获.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7: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峡风(3)
文丘里效应不适用于宽度为10-100英里的凹陷地形,但适用于狭窄的地形。
大尺度的压力梯度对小型山口的影响甚微,入口处空气层的增厚和变冷也不重要。
如果这些小型山口的长度有几公里的时候,文丘里效应变得突出。
对此我们很多人都有体会。
例如夏威夷的Pali山口,那里的风经常达到40节,而外界的风只有10-20节。
捕获.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2014 bbs.06clim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京ICP-10201084)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气象家园立场,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