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气象家园 返回首页

love2100的个人空间 http://bbs.06climate.com/?965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创新其实很简单

热度 2已有 1303 次阅读2012-5-22 22:09 |个人分类:学习心得| 创新

        最近读了胡懋仁先生发表在科学网上的一篇博文,使我对“创新”这个目前最流行的词汇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特别对于今后如何做学问豁然开朗了,这篇博文全文如下:
                                                     也说中国学生为什么不质疑
        科学网提出中国学生为什么不质疑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先说上课提问。我在讲课时,经常要求学生提问,说你们提的问题如果把我问的张口结舌、无言以对,那就是你们的本事,这也会促使我去认真思考问题,帮助我也能够提高。在很多次课堂上,当我留出时间请学生提问时,居然就是半天无一人提问。也许他们根本就心不在焉,也许根本就没打算想什么问题。偶尔也有提的,都是临时想起来什么没听说过的事,希望老师给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真正有对授课内容提问的,当然不是没有,但绝对是凤毛麟角。
        有一次,在走廊里碰到一个博士生,她是搞教育学的,还去过加拿大的一所大学里待过半年。回来后,该写学位论文了。因为她做过我的助教,所以跟我也算比较熟了。她就说起她做论文的苦恼。她在研究某个教育学家,对这个教育学家的一些观点比较熟悉,所以她的论文就想写这位教育学家。可是她说,她看了很多这个人的著作、论文,但就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也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估计她为这事头痛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这次她无意中提起这个事,我就先问她,你跟你的导师谈过没有,她说还没有,她说因为她的导师并不是研究这个人的。我就说,导师虽然并不一定比你更了解这个学者,但是导师肯定会帮你提出你写这篇论文的切入点,或者关键方面的东西。
        聊着聊着,我就对她说,你对这位教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疑问没有,她说,那能有什么疑问,我觉得他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一下就发现了她的问题的症结。我告诉她说,任何一个理论,任何一个观点,在理论上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一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你们作为博士,绝对不是单纯重复别人的观点。你研究他,可以发现他的理论的长处,可以提出他的理论的实践意义,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或者更重要的是,你必须发现他的理论的缺陷和问题。如果你研究这个学者,但是不知道他的理论的问题所在,那你其实等于没有研究。我们现在到处都在提创新,如果你提不出质疑,那你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创新必须是在质疑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
        听到我的这些话,这位博士生似乎有点明白了。至少我看出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或许她已经看到她的论文至少应该包括什么样的内容了。只是我不太明白的是,这个道理至少在她读硕士生的阶段就应该明白,如果要求更严格一些,在她读本科时就能了解到。可是为什么到了博士阶段却还没有明白呢?我们不是总听到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吗?
         近年来,我们总在说创新,而且有各种观点都说中国学生不太会做做创新。也许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实际上,创新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当然,你说,做任何一个创新都能达到诺贝尔奖的高度,那肯定不太现实。但诺贝尔奖的高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一点一点积累地做出来的。对中国学生来说,真正提出质疑并没有多少难度,关键是你愿意不愿意去下这个功夫。
        要想提出一个好的质疑,基础工作还是要多读、多看、多想。读的多了,你掌握的材料也就多了,看的多了,你了解的信息也就多了,想的多了,你才有可能从诸多材料和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中国学生在创新上存在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恐怕还是这些基础的事情做得不够吧。
        现在的情况我不算太了解,但前几年我还是知道一点的,大学生们,特别是本科生们,除了那种在网络游戏上陷进去不能自拔的之外,那些愿意读书的人当中,有好多都把时间浪费在四六级的词汇上,用在去新东方的各类课堂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当然也需要下功夫来学,但是什么事一过度,就出大问题了。用工具课代替最为基础的那些课程,是极为得不偿失的。
现在不少学生过于实际了。一定要拿到什么证、什么本,似乎这才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要说讲求实际,似乎没有什么不应该,可是如果年轻人都太实际了,那么他们也就不再关注什么理想了。没有理想的年轻人,还有希望吗?理想的实现靠什么?靠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自身的进步和提高靠什么?能提出有价值的质疑肯定是很重要的。没有想过提出质疑,或者根本不懂如何质疑的人,在学术上不可能有所进步。
        关于创新,本人归纳为以下几点:
        1、创新其实很简单,你我他,人人都可以做到。
        2、创新的基础工作是:多看、多读、多想,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质疑
        3、为什么能够创新呢? 任何一个理论,任何一个观点,在理论上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一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想看我们目前所有关于大气物理性质的方程式其实都是理想方程啊,这里面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啊。      
      最后引用胡适先生一句话:做人,在疑中不疑;做学问,在不疑中疑!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冰枫 2012-5-23 08:12
很有道理,我也是被导师逼着对阅读的文献做提问才逐渐的有所领悟,“多看、多读、多想”经典的总结
回复 zhonglv_morning 2012-5-23 15:39
对,看的多了,才能想的多,如果看的少,没什么知识结构的积累,想也是白想,问也是瞎问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Copyright ©2011-2014 bbs.06clim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京ICP-10201084)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气象家园立场,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