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气象,爱气象家园! 

气象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37|回复: 3

梅雨锋两侧均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而上升运动带不稳定度最小,这是否自相矛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1 21: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rADS
系统平台: Windows 8, Cygwin, NCL 6.1.2
问题截图: -
问题概况: 梅雨锋两侧600 hPa以下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均为深厚的不稳定层结,而上升运动最强烈的却是不稳定度最小的区域,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
我看过提问的智慧: 看过
自己思考时长(天): 130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左图为一次梅雨暴雨天气过程中117E截面垂直环流图,右图为同一截面同时次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图。
左图棕色等值线为u风场,正为西风负为东风。流线为v-w环流场。彩色阴影为垂直上升区域。

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的层结为对流不稳定,所以垂直方向等值线越密集(递减率越大)应该是越不稳定。
但整个天气过程中上升运动最旺盛的是27-30N之间等值线最稀疏(垂直梯度最小)的区域。

梅雨锋两侧均为深厚的不稳定层结,而上升运动最强烈的却是不稳定度最小的区域,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究竟何为对流不稳定的气象学意义?

求大神指点一二

ncl.jp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发表于 2014-5-16 14: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dwardli 于 2014-5-16 17:19 编辑

1、these不能只看垂直递减率,these越大本身就是暖湿气团,夏季时  极地气团<320、330<海洋气团、340 <赤道气团;2、578三层的these都大于337K,并且未来12h是个上升区域的地区,出现暴雨的可能性甚大;
3、稳定度指标并不关键,暴雨可能出现在稳定、不稳定区,分别称为稳定性暴雨、不稳定性暴雨。
4、另外,不稳定都是潜在的,需要触发机制来触发转换的——对于对流性不稳定,需要大范围的上升运动、整层抬升,天气尺度系统的配合或大地形的作用。
梅雨暴雨一般发生在these呈柱状垂直分布的地区。


基本以30°N为界
20~27°N tehse随高度到600hPa减小,为对流性不稳定,比较明显,姑且称为强不稳定区
28~30°N 附近these随高度基本不变,为中性平衡
30°以北基本为对流性稳定
37~40低层700hPa一下弱不稳定
我想:左图中的上升运动是不同性质的,25°附近的是对流不稳定触发,30°附近的是高能、高湿遇到了冷空气的触发抬升,这应该是梅雨暴雨最大的线;近40°的应该是局地的热对流,华北平原嘛,低层温度一高了,自然就不稳定了,但是触发机制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

如果没猜错的话,大的降水在30°以南到28度以北。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2 07: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稳定的上干下湿的整层空气被抬升,其下部先达到饱和,并释放潜热,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而上部则未达到饱和,仍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形成该气层上部降温多,下部降温少,使该气层转化为不稳定,因此,称之为对流性不稳定。这种对流性不稳定气层必然被地形、锋面等抬升到一定高度后才表现出来。夏季从太平洋进入中国的气流,有的即处于对流性不稳定状态。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发表于 2014-5-13 12: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2014 bbs.06clim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京ICP-10201084)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气象家园立场,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