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气象,爱气象家园! 

气象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81|回复: 0

降水资源都到那里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8 10: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降水资源都到那里去了?
张学文2016.3.8注:今天看到我过去的这个1博客,现在转帖于此。如果此文已经贴过,请各位告诉我,以便删去
张学文,2012/8/21
8月以来我每天估算24小时的降水资源吨数。今天我公布了我估算的8月中旬的我国收到的水资源是4218亿立方米。读者laokanke 问:可利用资源量是多少呢?
1.       首先需要说明,就我所知,公布每天大自然降水(落到中国大地)的吨数,并且把它称为降水资源量一事是始于我张学文。过去气象部门不干这个事,水文部门没有热情做这个事。而我做这个事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呼吁气象部门正式这样做,并且扩大之,另外就是鼓励一种认识:降水就是水资源。
2.       是呀,降水落地以后都到那里去了,它们如何利用?!这,我仅是凭着学习体会说点个人认识,敬请各界专家指正。下面就具体谈我的认识。
3.       先说最简单的,即降落到沙漠、戈壁的降水的去向。由于那些地方没有河网,下垫面十分干旱,其降水基本在当地蒸发了。哪里降水本来就不多,也没有产生干物质(有点野草)。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径流系数=0。可以说这里的降水基本是浪费了。
4.       再说草原地区的降水去向。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地表类型。那里的降水可以使草生长,但是难以形成农业。可“草”却是牲畜的粮食。所以降落到草原上的降水是被人类利用了的。没有自然降水资源,我们那里来的草场?落到草场上的降水就是水资源,免费的水资源。有问题吗?
5.       森林的情况类似草原:降落到那里的雨雪为我们提供了木材以及森林中的各种野生动植物。另外在有坡度的草场、森林,农区也会有河流,降水就为河流提供了水源。你能说降水不是水资源?
6.       再说农田:我国的农田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提供水源,每年各地不断的关于“干旱”的报道本身已经从反面说明降水是农业的命脉。降水形成的粮食是我们得以生存的基础,这个认识有问题吗?吃粮食的人都得承认降水是资源,这不是诡辩而是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
7.       有人说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是亚洲的水塔,似乎亚洲的水源依靠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冰川才是亚洲的根本水资源。这种提法太荒唐了。实际上冰川来自自然降水(在高原是降雪),冰川仅是个固体水库。它把当年的降雪分散到数百年慢慢地补给低处的地下水、河流和地表。如果没有降雪补给冰川,它迟早也消失。降水(雪)在冰川面前是水资源,这么说有错误吗?
8.       我们把“天山融雪灌良田”的歌曲唱了几十年,但是具体计算一下就知道,单单依靠天山的冰川去补给河流,新疆的河流不肖数十年就干枯了。新疆河流万年青的根本原因是新疆山区降水多。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如果是长江河水的唯一来源,不肖数年长江就干了。在冰川面前,无视降水的资源地位只能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
9.       一些降水桀骜不驯的落在不该下的时候或者地域,于是就形成了当时、局部的洪水,甚至夺取了人的生命。但是当时、当地危害了我们的暴雨,经过一段时间、一段行程又变成了河水或者地下水,又被水文站作为河水流量计入河水资源的账本。暴雨与其他的降水都是水文部门承认的水资源总量的来源。
10.    水利部门公布的水资源总量是指降水归入河流以及地下水以后的水分。全国每年降水平均为6.6万亿立方米,其中有2.3万亿归入河流。而这些河水流量基本是入海的水量。其他的降水到哪里去了,蒸发了,在沙漠中蒸发的水分没有形成财富,但是在草场、森林、农田、绿洲的降水蒸发有一部分是经过了植物,即这些降水对形成所谓干物质(粮食、柴)发挥了作用。我们不能无视降水的这些基本资源作用。
11.    水文部门把应当流入海洋的河水称为水资源合适吗?如果这些水分都白白送给海洋,我们就把没有利用这些水分,称为水资源,这妥当吗?可如果全部入海水量都被利用,我国就没有河水入海。而理论家又说这不行,我们仅能利用流入海洋的河水的一部分,而且是小于50%,才是可以说得过去的。让黄河断流是不可取的。于是权威部门对河水资源量的论说(包括说入海流量除以13亿人口就是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量2200),我认为够混乱了。是什么因素不能让我们建立、宣传一个简单、清楚符合实际的水资源概念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604495.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张学文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2014 bbs.06clim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京ICP-10201084)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气象家园立场,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