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70
- 贡献
-
- 精华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9-3
- 最后登录
- 1970-1-1
![未绑定新浪微博用户 新浪微博达人勋](source/plugin/sina_login/img/gray.png)
|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风向和风速。但对于飞行来说,还包括垂直运动分量,即所谓垂直或升降气流。
风资料是重要的气象资料之一,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部门,如农业、运输业、建筑业、水利工程、疗养等部门都是不可缺少的。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是一个用方向(风向)和速度(风速)表示的矢量(或称向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除静风外,用16方位表示。风速是指空气所经过的距离对经过的距离所需时间的比值,单位用米/秒表示,定时观测(基本站每日观测4次,基准站每日观测24次),取整数,自记记录,取小数一位。
相对于地表面的空气运动,风通常指它的水平分量,以风向、风速或风力表示。风向指气流的来向,常按16方位记录。风速是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大气中水平风速一般为 1.0~10米/秒,台风、龙卷风有时达到102米/秒。而农田中的风速可以小于0.1米/秒。风速的观测资料有瞬时值和平均值两种,一般使用平均值。风的测量多用电接风向风速计、轻便风速表、达因式风向风速计,以及用于测量农田中微风的热球微风仪等仪器进行;也可根据地面物体征象按风力等级表估计。
风是矢量,用风向、风速(或风力等级)表示。
风速在气象服务之中,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风速的大小。英国人F.蒲福于1805年所拟定的“蒲福风级”将风力分为 13个等级(0~12级)。自1946年,风力等级又增加到18个(0~17级)。即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风速和风力等级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等级 | 风速(m/s) | 风速(km/h) | 等级 | 风速(m/s) | 风速(km/h) | 等级 | 风速(m/s) | 风速(km/h) | 0 | 0.0-0.2 | <1 | 6 | 10.8-13.8 | 39-49 | 12 | 32.7-36.9 | 118-133 | 1 | 0.3-1.5 | 1-5 | 7 | 13.9-17.1 | 50-61 | 13 | 37.0-41.4 | 134-149 | 2 | 1.6-3.3 | 6-11 | 8 | 17.2-20.7 | 62-74 | 14 | 41.5-46.1 | 150-166 | 3 | 3.4-5.4 | 12-19 | 9 | 20.8-24.4 | 75-88 | 15 | 46.2-50.9 | 167-183 | 4 | 5.5-7.9 | 20-28 | 10 | 24.5-28.4 | 89-102 | 16 | 51.0-56.0 | 184-201 | 5 | 8.0-10.7 | 29-38 | 11 | 28.5-32.6 | 103-117 | 17 | 56.1-61.2 | 202-220 | 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
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
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
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
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
10级拔树又倒屋,
11,12级陆上很少见,
13,14级很恐怖
测量风向风速的仪器有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达因风向风速计等。测定的项目有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配有自记仪器的,作了风向风速的连续记录并进行了整理。此外风的测量中还有以风力等级进行观察的,风力等级是根据风对地上物体所引起的现象将风的大小分成18级,以0~17级的等级数字表示。风力等级观察须在空气不受任何障碍物影响的地方进行。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运动。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 21%)、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气压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空气分子在该区域施加的压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个区域空气分子存在越多,这个区域的气压就越大。相应来说,风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而气压的变化,有些是风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区域上,大气分子被迫从气压相对较高的地带流向低气压地带引起的。
大部分显示在气象图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只是形成了伴随我们的温和的微风。而产生微风所需的气压差仅占大气压力本身的1%,许多区域范围内都会发生这种气压变化。相对而言,强风暴的形成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气压区域的变化。
风是农业生产的环境因子之一。风速适度对改善农田环境条件起着重要作用。近地层热量交换、农田蒸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等输送过程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加快或加强。风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助植物授粉和繁殖。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中国盛行季风,对作物生长有利。在内蒙古高原、东北高原、东南沿海以及内陆高山,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可作为能源开发利用。
风对农业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它能传播病原体,蔓延植物病害。高空风是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飞蝗等害虫长距离迁飞的气象条件。大风使叶片机械擦伤、作物倒伏、树木断折、落花落果而影响产量。大风还造成土壤风蚀、沙丘移动, 而毁坏农田。在干旱地区盲目垦荒,风将导致土地沙漠化。牧区的大风和暴风雪可吹散畜群,加重冻害。地方性风的某些特殊性质,也常造成风害。由海上吹来含盐分较多的海潮风,高温低温的焚风和干热风,都严重影响果树的开花、座果和谷类作物的灌浆。防御风害,多采用培育矮化、抗倒伏、耐摩擦的抗风品种。营造防风林,设置风障等更是有效的防风方法。
风速: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水平距离。根据风对地上物体所引起的现象将风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称为风力等级,简称风级。而人们平时在天气预报时听到的“东风3级”等说法指的是“蒲福风级”。“蒲福风级”是英国人蒲福(Francis Beaufort)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而定出的风力等级,共分为0~17级。
风 级 | 风的名 称 | 风速
(m/s) | 风速
(km/h) | 陆地上的状况 | 现象 | 0 | 无风 | 0~0.2 | 小于1 | 静,烟直上。 | 平静如镜 | 1 | 软风 | 0.3~1.5 | 1~5 | 烟能表示风向,但风向标不能转动。 | 微浪 | 2 | 轻风 | 1.6~3.3 | 6~11 |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风向标能转动。 | 小浪 | 3 | 微风 | 3.4~5.4 | 12~19 | 树叶及微枝摆动不息,旗帜展开。 | 小浪 | 4 | 和风 | 5.5~7.9 | 20~28 | 能吹起地面灰尘、纸张和地上的树叶,树的小枝微动。 | 轻浪 | 5 | 劲风 | 8.0~10.7 | 29~38 | 有叶的小树枝摇摆,内陆水面有小波。 | 中浪 | 6 | 强风 | 10.8~13.8 | 39~49 | 大树枝摆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 大浪 | 7 | 疾风 | 13.9~17.1 | 50~61 |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 巨浪 | 8 | 大风 | 17.2~20.7 | 62~74 | 微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 | 猛浪 | 9 | 烈风 | 20.8~24.4 | 75~88 | 建筑物有损坏(烟囱顶部及屋顶瓦片移动) | 狂涛 | 10 | 狂风 | 24.5~28.4 | 89~102 | 陆上少见,见时可使树木拔起将建筑物损坏严重 | 狂涛 | 11 | 暴风 | 28.5~32.6 | 103~117 | 陆上很少,有则必有重大损毁 | 海啸 | 12 | 飓风 | 32.6~36.9 | 118~133 | 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 | | 13 | 台风 | 37.0~41.4 | 134~149 | 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 | ? | 14 | 强台风 | 41.5~46.1 | 150~166 | 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 | ? | 15 | 强台风 | 46.2~50.9 | 167~183 | 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 | ? | 16 | 超强台风 | 51.0~56.0 | 184~202 | ? | ? | 17 | 超强台风 | ≥56.1 | ≥203 | ? | ?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