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沙颖凯 于 2014-8-12 09:24 编辑
最近看到身边有人做本科论文被老师要求用台站数据做EOF再把空间分布型的结果插值到网格上,我就在想这么做究竟是否合理。像台站这种离散数据的插值结果是有误差的,EOF空间分布型的结果往往只有10-2左右的量级,插值过程产生的误差应该会显著地对结果产生影响才对。从EOF的定义上说,插值之后的结果也不能还原到原始数据,想不出能有什么有效的物理解释。况且先插值到格点再做EOF不是还更方便么,至少不用每个模态都做插值什么的。不明白台站数据EOF有什么意义,感觉是弄巧成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上午自己用1951-2010年160站夏季总降水量距平试了一下,插值使用的线性插值,空间分辨率0.05。
图中左边是先插值后EOF,右边是先EOF后插值,虽然两种方法得到系数的量级不同,但分布型是相似的,尤其是前面2个模态。当然差别也还是有的,但比我预想的要小多了。比较的结果就放在最后了。看来插值的误差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
最做EOF的过程中也尝试了不少台站数据的做法,感觉台站数据直接做EOF还有一个很麻烦的地方,就是当台站比较少(比如一个省)的时候,用台站做EOF再插值到空间上会因为台站个数的原因出现外插的结果,影响了准确性,但如果在做EOF前插值,则可以选择研究范围以外的台站一起参与插值,再选取对应空间的结果,准确性就有了保障。
举个例子,比如拿江苏省的台站数据做EOF,共13个站,做完EOF再插值,内插的结果还覆盖不了江苏省,因为这13个台站都在省内,不在边界上,也就不能完全解释江苏省的问题。但先插值再EOF时,可以用江苏省13个站加上周围地区的站一起做范围更大的内插,再取出严格按照江苏省轮廓的数据进行EOF,所得的结果就更有说服力。
总之
台站数据--->插值到空间场--->选择研究区域--->EOF是我认为最准确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