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660
- 贡献
-
- 精华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0-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内通量站已多达数百个。每个站的耗费都在百万至数千万元。有的站已运行了十多年。虽然近年来有关工作已有明显进展,但资料处理、分析和应用,及在此基础上的资料共享等,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这些站最重要的通量观测方法是涡动相关方法。通过风速分量和温度、气体浓度等的快速采样,得到感热、潜热(ET)和CO2、CH4、NO2等温室气体通量。原理并不复杂,但由于有关传感器的复杂性,加之地气间通量输送由大气湍流特征控制,涉及近地层大气的平稳性和大气湍流的发展情况等复杂因素,涡动相关资料的处理包含较复杂的质量控制和多种修正方法;其结果的代表性,需要结合源区(Footprint)分析;长时间累积分析,又有插补(Gapfilling)问题等。
涡动相关方法是一种微气象学方法。但国内即便大气科学出身的学生,‘大气边界层’ 课或 ‘微气象学’ 课都学得很少。全国参加通量站工作(含资料分析和应用)的,有数百至数千人;其中绝大多数缺乏有关专业基础。
据我所知,大家都有许多问题。虽然国内每年都有一两个有关培训班,但常常参加过后,一接触具体实践,就出来许多问题,不知该问谁解决。
是否在 ‘气象家园’ 开辟一个专栏交流讨论?我曾经在一些培训班讲课,愿尽力提供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