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80
- 贡献
-
- 精华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4-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风应力旋度
clear
load taou.txt
load taov.txt
taou=reshape(taou,[65 25 180]);
taov=reshape(taov,[65 25 180]);
latitude=(90:-2.5:-90);
longitude=(0:2.5:357.5);
latitude=permute(latitude,[2 1]);
longitude=permute(longitude,[2 1]);
%%%%%%%%以上是风应力数据的读入
pi=3.1415926;
R=6.3781e+3;
dy=2*pi*R/144;
xxx=2*pi*R*cos(latitude*pi/180)/144;
dx=xxx(25:49,1);
for i=2:64
for j=2:24
wsc(i-1,j-1,:)=(taov(i,j+1,:)-taov(i,j-1,:))/(2*dx(j))-(taou(i+1,j,:)-taou(i-1,j,:))/(2*dy);
end
end
上面计算得到的是热带太平洋地区的WSC的大小,第一维是经度,第二位是纬度,第三位是时间。
原始数据是用的NCEP的风场数据,用风场数据计算的风应力的值,taou和taov都是e-3的数量级。
我主要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1.首先就是,我经向的dy用的是定值,而纬向的dx则是用上面的xxx=2*pi*R*cos(latitude*pi/180)/144;这么求的,想问问对于热带太平洋地区,这么赋值有没有什么问题,会不会对准确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或者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2.一般WSC的量级应该是e-5到e-6左右吧?半径如果用千米代入,即e+3数量级,就符合这个要求,如果换成米为单位,即e+6数量级,我不清楚到底是哪里的问题影响了数量级的关系。。。
请大神们给点拨下~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