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张学文 于 2016-5-23 16:25 编辑
雨时概念以及它与降水概率的关系 张学文,2016-05-23 雨时概念: 本月(季、年)有几天出现了降水量大于等于0.1毫米的天数称为“降水日数”。而气候学在利用这个“降水日数”资料分析个各个月、季、年的降水日数特征。但是在这种分析中却把每个降水日的降水时间究竟是24小时,还是仅仅几分钟出现过降水的问题给忽略了。 林之光(1)【见中国气候,张家诚、林之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6-222页】注意到降水日数这个统计指标的这个缺点,引入了“雨时”概念。所谓雨时就是统计一个阶段(如一个月)降水现象出现了多少小时。某地某月降水日数为5天,表示这个月有5天出现了大于等于0.1毫米的降水,而本月的雨时为70小时,表示该月降水现象占有的总时间仅是70小时,而70小时不足3天的长度。显然单独分析降水的累积小时数-“雨时”就具有独立的气候学意义。 我国各地的年雨时分布:
我国各地不仅降水量差别很大,而且各地每年平均的“年雨时”(一年有多少小时在降水)也差别很大。各地的年平均雨时大约在100小时到2000小时之间。基本特征是北纬33度以南多于1000小时,以北少于1000小时(黑龙江北部,天山北麓除外)。长江上游一些地区多达2000小时。北疆沿天山冬季多弱降雪,乌鲁木齐的平均年雨时达到1286小时。而塔里木、柴达木盆地是年雨时低于100小时。(附图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贴上,请看参考博客中给的地址的图)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雨时与降水现象的出现概率的关系:
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年雨时与一年平均的小时数(8766小时)的比值等于当地出现降水现象的概率的统计值。根据全国平均图估计,我国的平均年雨时在900小时的水平。即全国地域内平均在一年中有1/10的时间在降水。这个1/10就是在中国任意抽样,当地出现降水的概率为10%。柴达木盆地冷湖的年雨时仅87小时,所以当地的任意时刻出现降水的概率小于1%。四川峨眉山年雨时4144小时,即当地降水概率接近50%。 而这个话也等价于任何时刻的中国区域内,平均有10%的面积在下雨。 另外,以上认识自然也可以用于季、月的降水概率分析。这只要把对应分母上的小时数该为对应的时间就可以了。 照此分析“雨时”是统计降水出现的基础数据。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的气象报表中没有“雨时”这一项。做这个分析需要自己统计。 我们应当重视雨时概念提供给我们的气候知识以及它联系的统计知识。我们应当感谢林之光教授。 参考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9791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