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冷空气来袭的意义
国家气象局2006年颁发的《冷空气等级》标准将冷空气定义为“使所经地点气温下降的空气”。从天气学角度来看,冷空气就是移动中的冷性气团。通常冷性气团的地面流场为强大的冷性反气旋,中低空为大范围的下沉气流,受其控制的地区天气干冷。
冷空气来袭,通常会带来什么天气?
首先表现是天气由好转差,云量增多,能见度下降,出现阴雨天气;阴雨结束后结伴而来的是晴空、降温、大风;春季有时可伴有沙尘。 为什么说冷空气来袭时,首先感受到的是阴雨天气?这是因为冷性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其前部与中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气团相遇,其交界处即为“冷锋”。冷锋附近的一定区域,暖空气会沿着冷空气爬升,爬升过程就会成云降雨。 冷空气强度
《冷空气等级》标准中将冷空气按照影响强度划分为5级。即: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寒潮。划分的原则是受冷空气影响的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日最低气温下降的幅度以及日最低气温值两个指标。 冷空气从哪里来?
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主要从三个源地移来:一是新地岛以西的北方寒冷洋面,出现最多、强度最强的冷空气主要来自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冷空气经巴伦之海、欧洲地区进入我国。二是新地岛以东的北方寒冷洋面,冷空气大多数经喀拉海、太梅尔半岛、俄罗斯地区进入我国。次数不多,但是气团温度低、可达到寒潮强度。三是冰岛以南的洋面上。来自这个地区的冷空气次数也比较多,但强度一般较弱。另外,冬季西伯利亚和蒙古也是冷空气孕育形成的有利地区。 2、2016年国庆期间的冷空气活动
在国庆节期间,我国北方有两次冷空气活动。 结合国内外的数值预报模式来看,近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特点:一是活动频繁;二是向南传播受阻;三是主体势力在节后。
冷空气活动频繁
第一股冷空气 从进入国庆假期,蒙古高压开始向华北、东北地区侵袭,假日前三天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袭击了我国华北北部、内蒙北部、东北大部,随后这一股冷空气会东移入海。这次冷空气相对较弱,内蒙北部、东北地区北部将于1-2日出现一次弱降水过程,部分地区伴有大风、降温。
第二股冷空气 第二股冷空气从2日开始在贝加尔湖附近酝酿南下,3日靠近我国华北北部至内蒙北部一带,4日影响华北、东北全境。相比于第一股冷空气,这次冷空气势力要强,影响范围相对较广,向南可以扩散至北纬35度一带。在其影响之下,4日前后我国华北、东北大部将出现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伴有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在此期间,准备赴东北、华北等地旅游的亲们要三思了。
向南传播受阻
一般情况下,九月份若冷空气能够顺利南下,势力范围可以影响到江南大部分地区,给长江以南地区带来降水、降温过程。然而,本次国庆节内的两次冷空气活动均呈现出欲“霸”不能的状态,势力未影响到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以下两点:
(一)空中纬向环流为主 从500hPa空中图来看,高脊位于乌拉尔山一带,从巴尔喀什湖向东至阿留申群岛西部均为低压区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为一致的偏西气流,偏西气流上虽有短波槽活动,但并未改变大槽、大脊的主体位置,也就是说空中强冷空气主体仍位于中西伯利亚地区,没有明显移动。空中冷空气缺乏就造成地面冷空气活动的“后继乏力”现象,这也是假日期间冷空气“霸气”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热带气旋造成的间接阻挡作用 国内外各家数值预报都已经对国庆节期间的两个重要访客进行了预报,一位是身份确定的第18号台风“暹芭”,另一位是还在酝酿期的台风胚胎。 从前图中,两个热带气旋大体上是兵分两路,一个北上,随后一个向西行。这两个热带气旋的活动促使副热带高压偏北,大气环流整体受到阻滞,空中槽脊东移非常缓慢,间接造成了冷空气不能顺畅南下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热带气旋才是此次冷空气“霸气”无法侧漏的罪魁祸首。
主体势力在节后
随着第18号台风暹芭的转向东移、减弱,从9日开始,大气环流也将进行调整,大槽、大脊将整体东移。 10日,西来槽发展成大槽,槽后的高脊随之东移,地面上配合的强大冷高压也开始大举南压。这次强冷空气终于突破阻碍,它的活动将“霸气”的地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一次自北向南的降水、降温、大风天气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