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18年) 一、开放课题指南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Physical Modeling and Pollution Control)是以环境风洞物理模拟、大气环境数值模拟、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的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从多维角度探讨科学前沿问题。 根据“开放、共享、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热忱欢迎和邀请各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研人员来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实验室的发展,并加强在风环境、风工程、污染控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自主技术创新。 二、开放课题申请人的要求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 2、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职博士)、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 3、经2名以上学术委员推荐,从事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国内外优秀科研团体或个人。 4、自带课题和经费,利用本实验室设备条件开展科学研究的国内外研究人员。 三、开放课题申请程序 1、申请者在阅读申请指南和《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后,按规定格式填写开放课题基金课题申请书,通过电子邮件和邮寄方式送达实验室。 2、实验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并通知获得资助的申请人。 四、2018年度资助范围 2018年度资助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 1、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方向 (1)环境空气污染物理或数值模拟实验 (2)污染源排放大气环境影响物理或数值模拟实验 2、环境风洞实验技术 (1)风洞试验环境数据采集及统计分析处理研究 (2)风洞试验先进测试技术、模型、试验设计研究 (3)污染扩散风洞实验与数值模拟比对技术研究 3、风环境方向 (1)排烟冷却塔流场环境研究 (2)火电厂煤场、灰场扬尘治理技术研究 (3)输电线路风洞实验研究 (4)城市小区、街道规划舒适度研究 (5)建筑通风环境研究 (6)风力机群尾流干扰机理研究 (7)仿生无人机抗风性能研究 4、污染控制方向 (1)火电厂有色烟羽治理技术研究 (2)脱硫废水中重金属分布形态及脱除机理研究 (3)基于大数据湿烟羽治理及可凝结污染物脱除优化研究 (4)燃机空气进气过滤系统湿堵机理研究 (5)基于加压饱和水蒸气喷射的火电厂煤场、灰场扬尘抑制方法。 (6)不同煤种重金属含量特征与规律研究 5、工程结构方向 (1)输电塔、发电厂、煤棚抗风性能评估 (2)杆/塔类设备流固耦合研究 (3)海上浮式风电结构研究 五、开放课题经费使用与管理 1、2018年本实验室开放基金单项课题资助经费为3-5万元,课题研究时限为1-2年。 3、开放研究课题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课题负责人领导课题组成员完成目标任务。 4、开放课题经费采用拨付方式,经费使用严格按照国家科技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和申请者所在单位的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执行。 六、课题及成果管理 (1)资助课题结束后,必须向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总结并做工作汇报。 (2)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要求以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名义在SCI检索的源期刊发表论文1篇(含)以上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 (3)基金资助课题所取得的论文、成果和专利等研究成果由实验室、研究者本人和其所在单位共享,第一作者的第一完成单位为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即: 中文: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英文:Stat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Physical Modeling andPollution Control,State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七、材料报送要求 1、申请书电子版邮件发送至实验室联系邮箱twxtim@qq.com,邮件主题命名为“申报人姓名+2018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邮件发送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20日。 2、申请书装订版一式2份(原件,A4双面打印,左侧装订)经所在单位(一级单位)同意并签字盖章后,于2018年7月20日前邮寄至实验室。 实验室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东路10号 邮编:210031 联系人:田文鑫电话:18168103040, 附件: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2018)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二〇一八年六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