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866
- 贡献
-
- 精华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4-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魏凤英老师的《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书中第73页里Lepage突变检验法中的的公式(5.6.1),“在n12范围内计算秩序列si,si=1如果最小值出现在基准点之前,si=0如果最小值出现在基准点之后,构造一秩统计量W=sum(i*si)”,此处的si是如何计算呢?如果最小值出现在基准点之前,那所有的si=1(i=1,2,...,n12);如果最小值出现在基准点之后,那所有的si=0(i=1,2,...,n12)。按这样计算,那公式(5.6.2)的W值就两种情况:W=((1+n12)*n12)/2或W=0。最小值出现位置真这么重要吗?直接对整个统计量就造成完全不同结果,在文后参考文献[6]的原文没法获取,而无法验证。
另通过查阅Mark Adrianus van de的《Exact distributions of distribution-free test statistics》一书中Wilcoxon signed rank检验是对中值来比较;而Andreas Schulz的Lepage检验程序在计算W统计量也不是以最小值来最界定,而是先排序计算秩,然后对前n1个秩求和;另《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An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书中316页的Wilcoxon秩和检验法中有这样一句“极端值对秩和统计量的影响就不像对t检验影响那么大”,这跟魏书中的提的W计算采用最小值不完全矛盾了?敬请各位一起讨论与解答
Lepage突变检验算法究竟是怎么计算呢?Wilcoxon统计里的si和Ansariy-Bradley里的si是否相同呢?
注:
1、魏书中的Lepage突变检验法是利用Wilcoxon和Ansariy-Bradley联合统计量计算。
2、[6]Tsuneharu yonetani. Discontinuous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Japan after 1900 detected by the Lepage test, Meteor. Soc. Japan,1992,70(1):95-1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