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文本人刊于微信公众号:模型微课堂 https://mp.weixin.qq.com/s/fv4M-WOBF1UwwEE2PkvZbQ
简单摘录如下: 简单地看,目前大气模式主要有高度坐标(H坐标)、气压坐标(P坐标)和等比地面坐标(σ坐标)等3种。
H坐标为基于绝对高度建立的垂直坐标体系,是最直观的垂直坐标表述。但是,H坐标的基本方程只适用于等高面的分析,限值了它进一步的使用。而且气象日常的垂直观测和分析一般是基于等压面上开展的。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气象日常业务的需求,P坐标系的产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以P作为垂直变量,必须要有一个前提的条件,就是P必须是H的严格单调函数。这就意味着P坐标只适用于垂直运动不强烈的天气过程,并且在考虑了地形变化后,往往在地形不那么平坦的地方会发生大气边界和坐标面不重合的现象,影响模式的运行效果。
σ坐标系中,坐标σ是大气中某一高度气压P和大气顶气压Ptop的差值与地面气压Ps和大气顶气压Ptop差值的比值。σ坐标实质上是一个无量纲化后、值在0-1之间的比值。在σ坐标系下,大气上界、下界分别和坐标面σ=0、σ=1重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P坐标系大气边界和坐标面不重合的问题,使得模式的下边界处理变得十分简单,被广泛应用于很多的气象模式中,例如WRF。
除了上述三种常用垂直坐标体系后,目前还有一种较优的坐标处理方法——混合坐标系。总体思路就是底层采用σ坐标,所以能够表示下垫面地形的变化,但是到了高层之后,随着高度升高坐标面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的逐渐减小,最终高层为P坐标系。
在WRFv3.9之后,混合坐标已经被耦合入了WRF模式中(HYBRID垂直坐标系)。
各位小伙伴,有没有对比过?分享一下经验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