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气象,爱气象家园! 

气象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qiuboling

物质在大气层的垂直分布(文献)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12: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24 18:04 编辑
张学文 发表于 2016-4-19 15:34
可以,而且欢迎呀!

在冷凝高度以上,理想气体方程是否适用?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发表于 2016-4-24 20: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水汽已经饱和的空气,它如果降温,就会出现凝结
如果温度不变化或者增加,它依然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22: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24 22:03 编辑
张学文 发表于 2016-4-24 20:34
对于水汽已经饱和的空气,它如果降温,就会出现凝结
如果温度不变化或者增加,它依然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既然是这样就要对导出公式加以说明:本公式在冷凝高度以上的湿绝热过程不适用。
湿绝热过程是降温的过程,在冷凝高度以上降温会出现凝结,所以不适用。
对不对?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08: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学文 发表于 2016-4-24 20:34
对于水汽已经饱和的空气,它如果降温,就会出现凝结
如果温度不变化或者增加,它依然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水汽往上输送, 水源主要在地面。
当气块上升到冷凝高度的时候相变就会出现。
一旦出现相变,水汽再上升就不遵守静力学的相关方程。
而是按照热动力学规律运动。
所以,与静力学有关的方程只适用于冷凝高度以下。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08: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uboling 于 2016-4-25 09:58 编辑
张学文 发表于 2016-4-22 12:14
历来的气象教科书都是这样认定的:未饱和水汽的状态变化服从(它自己的)气体状态方程。

气象学定义了饱和与未饱和空气,好像没有定义未饱和水汽。
物理学上未饱和水汽是指:处于气相尚未进入相变的水汽,见下图橙色区域。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ase_diagram
你的大气实验中,第二个实验是想建立水汽方程。
“初探”一书的水汽方程没有错,只是没有说明适用范围。

用水相图分析水汽方程的适用范围也很方便。
图中图绿色部分是水相,蓝色部分是固相。横坐标是温度轴,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都有红线对应。
纵坐标是水汽压力。在10毫巴的位置加了一道黑线,表示这是要观察到气块。
在0摄氏度红线的右边加了2条黑线,间距是10摄氏度。
设定地面温度是20摄氏度,地面气块温度也是20摄氏度,气块水压强10毫巴。
当气块上升到10摄氏度的时候气块与曲线相碰,表示气块出现冷凝。
这时候气块的高度是1000米(温度递减率:10摄氏度/1000米)。1000米就是冷凝高度。

能够这样计算的依据是:
饱和水汽压几乎只取决于饱和时候液相的温度。
http://www.atmos.umd.edu/~stevenb/vapor/
所以忽略高度对饱和水汽压的影响。


从水相图可以看出:使用水汽公式去计算不同高度的水汽压强也都会遇到相变问题。
也都要对水汽公式的适用范围加以说明。

捕获1.PNG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发表于 2016-4-25 09: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qiuboling 发表于 2016-4-25 08:50
气象学定义了饱和与未饱和空气,好像没有定义未饱和水汽。
物理学上未饱和水汽是指:处于气相尚未进入相 ...

气象学中所论及的饱和都是指空气中的水分饱和,而不是指干空气变成液体。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学文 发表于 2016-4-25 09:56
气象学中所论及的饱和都是指空气中的水分饱和,而不是指干空气变成液体。

“初探”一书中的水汽公式必需有适用范围。
因为它是静力学公式,只适用于冷凝高度以下。
不知道我把道理说清楚了没有?
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没有?
或者有什么反对意见?

到底是饱和水汽还是水汽饱和都无关系吧?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发表于 2016-4-25 10: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qiuboling 发表于 2016-4-25 08:33
水汽往上输送, 水源主要在地面。
当气块上升到冷凝高度的时候相变就会出现。
一旦出现相变,水汽再上升 ...

“.....所以,与静力学有关的方程只适用于冷凝高度以下。”
-------------
气象部门用气球从压力反算高度的计算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平流层,它依赖的公式就是静力学关系。而在低层用这个公式时,从形式看,理论家也应用了关于水汽的静力学关系。到了高层水汽的修订小,所以做干空气的静力学关系处理已经够了。而不是不能用静力学关系了。
----
你所提的冷凝高度,可能就是我习题说的地面附近的空气“如果”上升并且出现凝结的高度。如果如此,请注意实际在这个高度以上的空气几乎经常是未饱和的空气。它与“空气块从地面的上升设想”不是一回事。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发表于 2016-4-25 1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qiuboling 发表于 2016-4-24 22:01
既然是这样就要对导出公式加以说明:本公式在冷凝高度以上的湿绝热过程不适用。
湿绝热过程是降温的过程 ...

一块空气绝热上升时的温度、湿度、压力的变化是可以从热力学获得的。但是实际大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的分布经常与此不同。我们需要区别它们,对比它们。探空观测就是告诉我们它们的差别情况的。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发表于 2016-4-25 10: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qiuboling 发表于 2016-4-25 10:06
“初探”一书中的水汽公式必需有适用范围。
因为它是静力学公式,只适用于冷凝高度以下。
不知道我把道 ...

初探一书中的水汽公式的应用范围与气象学过去的做法是一致的。
-----------
你反过来考虑考虑:地面空气可以有个凝结高度,850百帕的空气又有一个凝结高度,900,700,500等等百帕的空气都有冷凝高度...
所以这个概念不是分析大气热量状态的得力概念。而可能把自己搞乱了。热力学过程的结局与大气的热力学状态不是一回事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2014 bbs.06clim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京ICP-10201084)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气象家园立场,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