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968
- 贡献
-
- 精华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7-2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ires 于 2015-7-3 19:34 编辑
经典的风生大洋环流理论在50,60年代建立,依据简单的正压涡度方程,基本解决了风生环流的流动问题,比较符合观测事实。
一、风吹海面怎么动?
一阵风吹一下海面然后消退,由于科氏力的作用,此后的运动做圆周运动——惯性振荡。
如果风长时间吹,类似于平板边界层结构加上旋转的影响,就是经典的Ekman流动,形成Ekman螺旋。
但以上两种运动只是作用在上几百米水层,至于下层怎么运动并不情况,但实际观测发现风作用深度(Ekman深度)以下仍然有流动,但是无法解释。
二、大洋内区如何流动?
Sverdrup理论首先给出了大洋内区(远离边界层)的海水如何流动问题。
Sverdrup关系给出风应力产生的Ekman输运导致的辐合辐散改变了地转层海水的涡管长度的变化,由于位涡守恒,导致地转层水体的南北向运动。Sverdrup理论解决了大洋内部海水如何流动问题。
如果对准地转涡度方程忽略相对涡度向,忽略摩擦项,对方程从海面到海底积分就得到了Sverdrup平衡。它是风应力旋度和行星涡度平流的平衡。但这个平衡很脆弱,一旦考虑摩擦,更或者是地形作用时,该平衡就会被打破。
由Sverdrup平衡方程对流函数从东边界开始积分,便得到大洋内区的流场。
但Sverdrup是一个不稳定解,因为一直的风应力输入,没有耗散,系统会不稳定,所以一定要考虑摩擦的效应。
三、大洋为什么有西向强化?
这个问题由经典的西边界理论给出,主要包括:Stommel,Munk,惯性西边界理论。
Stommel考虑行星涡度平流和底摩擦项的平衡,成功模拟出了西向强化现象。他最重要的结论给出beta效应是西向强化的原因。beta效应是产生东西不对称的原因,因为Rossby波的传播在大洋中基本都是向西传播(长波的非多普勒效应),这本身就是东西不对称的原因。
Munk则考虑行星涡度平流和侧摩擦项的平衡,不仅模拟出了西向强化现象,还可以得到回流等细微结构。
而最后的惯性西边界流理论则是认为惯性项最为重要。
虽然经典理论很漂亮,基本上完美的解释了风生大洋环流的结构,尤其是西向强化现象。但在实际大洋中发现,黑潮和湾流这两个西边界并不是真正的边界流,在这里形阻(form drag)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西边界流沿着等位涡线运动,只在环流圈的西南角有摩擦的作用来平衡风输入的涡度,保证环流系统的位涡守恒。所以黑潮和湾流属于惯性西边界流。
西向强化的原因就是beta效应的存在。beta效应导致东西不对称,Rossby西传,对西边界流提供能量。风提供的正涡度一定要通过摩擦(或中尺度涡交换)抵消,只通过形阻是不行的。这些决定了必须是西向强化。
四、真实的大洋(斜压海洋)的风生环流是什么样子的呢?
上面的正压风生环流理论解决了风生环流的基本结构,但真实的大洋是斜压的,斜压风生环流理论,即温跃层理论,是为了解决温跃层结构和流动问题的。经典的两个理论是82,83年的位涡均一化和通风温跃层理论。
具体详细的理论不在这里描述了。它们的目的是解决第二层(温跃层)为何不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一个是温跃层露头,能和风接触,这样风就能输入位涡,使温跃层产生运动(第二斜压Rossby波)。另外一种办法是等位涡线不和东边界相交,因为边界决定了Normal Mode,没有稳定的风应力强迫的情况下,开始的扰动产生的Rossby波如果不是Normal Mode也会被反射波杀掉,其他的波动由于没有稳定的能量输入,不会有持续的波动。但是一旦等位涡线封闭,没有了东边界信息,风的强迫就可以使温跃层产生运动。
以上这两个理论解释了斜压大洋中温跃层运动的问题,不露头区域可以用位涡均一化解释,露头区可以用通风温跃层理论解释。
五、风驱动的环流只占10%左右,剩下90%的流动是热盐环流,关于热盐环流怎么解释?有什么理论?
热盐环流的定义和理论解释到现在为止很不完善,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两个理论:纯动力学和纯热力学理论。
纯动力学:Stommel, Aron理论
他们认为广泛的上升流可以根据Sverdrup关系产生向极地的流动,下沉后通过西边界返回。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为何有广泛的上升流,以及能不能简单用Sverdrup理论解释的问题。
纯热力学:Stommel双盒模型
认为纯热力驱动,存在多重解。温度模态,盐度模态等。
关于Stommel的理论最近做了不断完善,包括能量平衡理论和PV收支理论的出现。
热盐环流的理论还需进一步完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