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气象,爱气象家园! 

气象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90|回复: 2

后向轨迹分析,审稿人意见求指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0 14: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不是大气科学的研究方向,缺乏一些大气科学的知识。试着做了一下西安PM2.5的后向轨迹分析,按网上的教程用Meteoinfo做的,PM用站点数据,大气用GDAS的数据,起始高度500m,回推48h轨迹,每2h计算一次。审稿人提示如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要怎么改进呢,求各位前辈指教。




They perform back trajectory analyses but appear to forget that:
1) PM2.5 mass densities are not the same at the surface as they are in the free troposphere  
2) Back trajectories will bring free tropospheric air down to the surface.


谷歌翻译如下:
1)PM2.5的表面质量密度与自由对流层中的密度不同。2)反向轨迹将使自由的对流层空气向下进入表面。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发表于 2019-12-21 09: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低空的PM浓度不一样,后面轨迹可以把自由大气的空气带到地面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4: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论文中基本都选择500m高度推算后向轨迹,《合肥市PM2.5输送轨迹分类研究》这篇文章中用了1000m高度,理由是考虑到边界层内的扩散与混合。

我不太理解考虑边界层与否的区别,我主要想分析周边区域PM2.5对观测区域的影响,所以我应该选近地面高度推算吗?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2014 bbs.06clim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京ICP-10201084)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气象家园立场,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