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王斌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66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海洋水文气象系。198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硕士,1984年获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博士。198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1987年任教美国夏威夷大学气象系,并在2010年7月-2014年1月期间担任气象系主任,1992年至今为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教授。曾获夏威夷大学卓越科研勋章。
享受钻研为志向而努力
王斌至今已经发表了近300篇论文,共计被引用近20000次。其中,发表于2000年的一篇论文,第一次回答了厄尔尼诺是如何影响东亚季风的,被引用800多次。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原创性研究,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王斌在全球季风的动力学和可预测性以及热带气候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季风研究专家之一。
“我从小就有科学家的梦。”40后的王斌1961年上大学,学的是海洋物理专业。大一时就通过了俄语水平测试,取得免修资格,大二时又过了英语,大三时开始自学日语。虽然大学四年王斌没学过任何气象知识,分配到一个荒凉的气象站后靠几本书自学,却摸索出一套数理统计天气预报的方法,成了省气象局和高校气象专业争抢的培训推广老师。
1978年,中科院恢复招收研究生,王斌第一时间就报名考研,用他的话说,“这是渴望已久的志向”。读研时,为了听一场外国专家的学术报告,王斌在北京零下八度的寒冬蹬着自行车奔走二十里路,脚完全冻麻;为了看到世界上第一部讲大气海洋动力学的专著,书一在美国出版他就天天在北京图书馆搜索,守了六个月,书一到北京就借了出来,看了三个月,把它一字一字译成中文。
1981年的夏天,王斌揣着从旧金山领馆借来的500块钱开始了留学生涯,那时候他回家等车时,手头上都有本单词本,早上刷牙时,脑子里就排列一天的计划。“这么多年来,我每天都这么有计划地学习,除了睡觉雷打不动。”王斌笑着说。“读书之道,在乎睡觉,会休息才会学习。我每天要保证八九个小时的睡眠,所以即使我爱足球,也没法熬夜看世界杯”。别人不知道的是,除了睡觉、吃饭、运动,一天12个小时,一周七天,王斌全是在工作和学习中。儿子曾经问王斌:“爸爸我看你很辛苦,没有享受生活。”但是王斌的回答却是他从来没觉得疲劳,“我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创造知识是其乐无穷的。”王斌就是这样一个享受钻研,享受知识,乐此不疲的人。(摘自http://phtv.ifeng.com/a/20150325/41022831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