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443贡献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注册时间2012-3-16最后登录1970-1-1 
 | 
 
| 
以下内容摘自《经济学人》关于《气象机器》的相关内容,楼主把这本书找出来与大家分享。
x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冲突一直推动着大气科学的创新,安德鲁·布鲁姆(Andrew Blum)在《气象机器》(The Weather Machine)一书中对现代日常气象预报的历史和演变做了生动的叙述。冷战期间,美国一直加紧发射卫星,以探测飓风是否转向墨西哥湾——也能监视苏联集结武器的情况。然而,尽管这种竞赛培养出了大批气象学家,气象预报最终还是要依赖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等机构推动的全球合作——超级风暴和气旋可不管国界划在哪里。
 
 《气象机器》追溯了生成每天早上天气预报的“长长的数据供应链”。智能手机上的天气应用是“复杂而庞大的机器的光鲜外表”,背后包括令人惊叹的超级计算机、成千上万的观测站和100多颗卫星。本书剥丝抽茧地拆解这部预测机器,揭示了令其齿轮保持正常运转的人和地点。
 
 在梳理了天气预报的早期历史后,布鲁姆踏上了探访欧美天气预报机构的宏伟旅程。他是一位敏锐的分析师和有趣的向导,擅于深入浅出地向门外汉们解释气象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复杂概念,还指出了这项工作的外交基础。他说天气预报代表着“国际合作的最后一座堡垒”,是一项全球性工作。随着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常见,天气预报更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