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121
- 贡献
-
- 精华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5-4-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发表于 2017-10-31 2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比较具体了,吧
先说明下,我不做这方内容,不知道气象参数向光学参数转化需要注意啥
就我的理解,“最为精确”这个可能很难,lz也别报太大希望
但“比较可靠”应该还是有戏的
我不知道lz在气象学有多少背景储备,与其如此关注网格的数目,更应该关注网格的尺度,或者说分辨率的问题
比如你希望得到个比较大范围的平均状态,或者四周比较均匀的,或者没有啥变化性强的天气过程,那么你的网格大小可以调大一些,这样输出结果也更稳定,区域代表性更强
如果你是看特定环境,比如对流后湿度增大,比如WRF-CHEM里考虑气溶胶啊或者其他污染物啥的又碰上冷锋过境,那你的网格就需要适当变小
至于数量,还是看你的区域了,比如周围真的没啥天气过程,也比较平均,那你几十见方就好
如果你知道有个涡旋对这里可能会有影响,那你肯定适当调整把人家涡旋都放进来啊,数量有可能就变大了
更具体的可能还会考虑避开一些气象上比较敏感的区域、地形比较复杂的
最后说下lz期望的“精准”
模拟就是模拟,绝对不能说是真值
能有稳定的、符合物理认知的、同时变量描述比较丰富所以较为全面的 结果就不错啦
根据lz要做的事,不一定是取用中心格点单点的数据,或许附近一些的平均值更靠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