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气象,爱气象家园! 

气象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277|回复: 24

关于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书中lepage突变检验法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发表于 2012-6-26 0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x
在魏凤英老师的《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书中第73页里Lepage突变检验法中的的公式(5.6.1),“在n12范围内计算秩序列si,si=1如果最小值出现在基准点之前,si=0如果最小值出现在基准点之后,构造一秩统计量W=sum(i*si)”,此处的si是如何计算呢?如果最小值出现在基准点之前,那所有的si=1(i=1,2,...,n12);如果最小值出现在基准点之后,那所有的si=0(i=1,2,...,n12)。按这样计算,那公式(5.6.2)的W值就两种情况:W=((1+n12)*n12)/2或W=0。最小值出现位置真这么重要吗?直接对整个统计量就造成完全不同结果,在文后参考文献[6]的原文没法获取,而无法验证。
另通过查阅Mark Adrianus van de的《Exact distributions of distribution-free test statistics》一书中Wilcoxon signed rank检验是对中值来比较;而Andreas Schulz的Lepage检验程序在计算W统计量也不是以最小值来最界定,而是先排序计算秩,然后对前n1个秩求和;另《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An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书中316页的Wilcoxon秩和检验法中有这样一句“极端值对秩和统计量的影响就不像对t检验影响那么大”,这跟魏书中的提的W计算采用最小值不完全矛盾了?敬请各位一起讨论与解答
Lepage突变检验算法究竟是怎么计算呢?Wilcoxon统计里的si和Ansariy-Bradley里的si是否相同呢?
注:
1、魏书中的Lepage突变检验法是利用Wilcoxon和Ansariy-Bradley联合统计量计算。
2、[6]Tsuneharu yonetani. Discontinuous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Japan after 1900 detected by the Lepage test, Meteor. Soc. Japan,1992,70(1):95-103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成长值: 0
发表于 2012-6-26 08: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言深深 于 2012-6-26 08:24 编辑

刚刚翻看了一下书上的原文,我想不知道楼主是不是这样理解的:
1,确定基准点i【注意,i是滑动的,从n1+1一直滑动到n-n2------最前面n1个数,和最后面的n2个数不在滑动基准点选取范围里面。】;


2,基准点前后分别取n1和n2个点【当然,一般取n1=n2】,在这滑动的n1+n2个点构成的子序列里面进行考察【考察这一子序列里面的极小值----意义在于此区间段里面极小值对分布造成的影响】;


3,每滑动一次基准点就得到一个这样的子序列,计算一次W-A【统计量】考察统计量的分布情况,给出突变发生的位置。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1: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非常感谢“言深深”版主这么快速反应与查原文核对精神;
其次,你说的第一点也是我理解的,也一直这么去分析数据;
再次,第二点中前半部分也是我采取处理方式,即n1=n2,但是不理解为什么只考查子序列的极小值,而不是考查序列中数据的秩分布?Wilcoxon秩和统计与Ansari-bradley统计时都是计算序列中的秩序,而不是只考查一个极小值。如果只考查一个数据的秩序,那么期望和方差统计量还会是那样吗??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7: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这个问题在6月19日就写了封电邮给魏老师,当时朋友就劝说别浪费体力,中国的“大师”都不会回邮件,不像外国外国多数人会很礼貌回件,为此才跑坛里问诸位,十几天过去,确实没有收到回复,也不可能指望回复。
后来根据以下文献[1]和[2]来分析,参考文献[2]里提到Lepage完完全全与魏书上内容一样,也是说“最小值”,这就很困惑,把参考文献[1]中数据做下采点,出来结果与书中给的结果对比,又是不一样,很是不解。
再后来用米谷恒春(Tsuneharu yonetani)论文数据来分析下,感觉还是靠近,感觉日本人做些事情还是非常认真踏实,声明本人不喜欢日本人,非亲日,不要抨我,在此只是感觉差距。后面将附上对比图,供大家讨论参考。

[1]魏凤英. 华北干旱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 王馥棠等主编. 华北农业干旱研究进展.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1-10
[2]张婷,魏凤英. 华南地区汛期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特[J]. 气象学报,2009,67(3):442-451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8: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和图2是采点数据对比,图形参考上楼提到的文献[1],图3是跟利用米谷恒春(今年他老人家70高龄)文中分析对比

与米谷恒春结果对比

与米谷恒春结果对比

与魏论文数据分析对比

与魏论文数据分析对比

魏论文数据采点对比

魏论文数据采点对比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发表于 2013-8-2 2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这么精彩的帖子竟然没有下文了....还是一年前的....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5: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奖啦!是你过分抬举本人非气象专业,门外汉,不懂,撞到这里,结果看些最简单传统的突变方法就遇到问题,没法解,来求助下,因这些都是传统的简单的突变方法,所以对气象专业的人来说都很简单,所以关注不高,一切皆正常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发表于 2013-8-6 19: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yutian2999 发表于 2013-8-6 17:33
已经给出了答案啦!
通过数据分析对比,明显出来图结果不一样,不便明说了,毕竟人家是大师,本人非搞气 ...

哦,不是,我的意思是没什么人关注==。~钻研精神是好的啦!搞学术就希望多有你这样的人啊~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7: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吉木柯 发表于 2013-8-2 21:16
啊,这么精彩的帖子竟然没有下文了....还是一年前的....

已经给出了答案啦!
通过数据分析对比,明显出来图结果不一样,不便明说了,毕竟人家是大师,本人非搞气象专业,但比较会钻点,只想找到正确的东西。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发表于 2014-4-9 13: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懵懵懂懂的,那个基准点是怎么回事
密码修改失败请联系微信:mofangb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2014 bbs.06clim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京ICP-10201084)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气象家园立场,禁止在本站发表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